翁同龢墓

11 0 2024-05-25
为什么光绪皇帝大婚时,隆裕皇后走过的太和门是用纸扎的?太和门,是紫禁城外朝之门,一进了太和门就是一处占地两万多平方米的广场,中间由一条自西到东的小河完美地分割开来,这条河叫内金水河。当然,我更喜欢它的另一个名字:玉带河。玉带河上有五座由汉白玉精雕细琢而成的小桥,中间那一条是皇帝御桥,其余四条就是官桥,每天清晨……

为什么光绪皇帝大婚时,隆裕皇后走过的太和门是用纸扎的?

太和门,是紫禁城外朝之门,一进了太和门就是一处占地两万多平方米的广场,中间由一条自西到东的小河完美地分割开来,这条河叫内金水河。当然,我更喜欢它的另一个名字:玉带河。

玉带河上有五座由汉白玉精雕细琢而成的小桥,中间那一条是皇帝御桥,其余四条就是官桥,每天清晨,太监于御桥上鸣鞭三下,文武百官从官桥鱼贯入朝,开始了明清帝国一整天的工作运转。

太和门也是所谓的“天子五门”之一,它见证了明清两朝五百多年的历史兴衰,进入太和门就相当于步入帝国最高权力机构,其象征意义非比寻常。可是如此庄严肃穆的太和门,却在清末时期发生了一场大事,也就是问题中所说的“纸糊门***”,这其中的含义实在是耐人寻味。

紫禁城三大殿之首的太和殿,在建成之时就经常遭遇火灾,其中有天意、有人祸,每次修建太和殿都是一笔巨大的花费,但是议事处虽被毁,事儿却不能不议,所以在太和殿修建期间,皇帝和百官就只能另选地方议事,太和门就是其中一处取代太和殿的议事场所,有“御门听政”之称。

翁同龢墓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清光绪十四年十二月十五号夜晚,一向平和安详的太和门突然起火,大火烧了一整夜,虽然宫中救火者众,可到了凌晨,曾经庄严肃穆的太和门已经成了一堆黑炭,灰积满地,瓦砾成堆,更要命的是:此时距离光绪皇帝十九岁大婚,只剩下四十天了。

按照清制:皇帝大婚时,皇帝、皇后必须走天子五门(大清门、天安门、端门、午门、太和门)入宫,当年同治皇后阿鲁特氏就因为“儿媳是走大清门入宫”这话而招致慈禧太后的报复(慈禧是嫔妃,嫁入宫时只能走侧门,没资格走大清门),而被烧毁的又是“位置位于五门之末,地位却为五门之首”的太和门。要是平时,慢慢修建太和门也就好了,可偏偏却是在光绪大婚时来出事,这事可就大了。

以顺治、康熙两位老祖宗的惯例(十四岁大婚,然后亲政),皇帝大婚后就可以亲政了,这是清朝的不成文规定,连慈禧也不敢违背。为了让自己在垂帘训政多几年,慈禧把光绪的婚事一压再压,一直压了五年,此时光绪已经十九岁了,这年纪即便在古代普通人家家里,还没结婚的话那是要成为乡里的笑柄的。所以百官上书要求太后给皇帝举行婚事,慈禧虽不情愿,但也得按照本子办事。

而光绪本人,虽然他在两年前(光绪十三年)已经通过慈禧的懿旨完成了亲政手续,但此亲政却是要在慈禧的“训政”下完成的,就像乾隆和嘉庆一样,光绪皇帝的任何决策都要给慈禧过目,由慈禧排版后才能执行。美其名曰“训政”,实际上就是“垂帘”、“太上皇”的一种包装说法而已。

翁同龢墓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光绪做事束手束脚,他急需一场大婚来完成自己的成人仪式,让慈禧没有任何借口再捉住权柄,毕竟一个成年且已经大婚的皇帝,如果还得要“老母亲”来“帮忙”处理政务的话,那这个皇帝是不合格的,连带“老母亲”也得被人戳破脊梁骨。所以光绪不可能也不愿改变婚期,即使是他的皇后长得驼背龅牙,还比他大三岁,即使太和门被烧毁,为了权柄,光绪也要如期举行婚礼。

同样的隆裕皇后娘家也不可能改变婚期,临门一脚才来失误,整个家族都没面子。至于慈禧,她也不敢公开违背祖宗制度和家法,为了堵住悠悠众口,不让人指责她牝鸡司晨,这婚礼也必须办下去。所以就在众人为清理太和门瓦砾而焦头烂额之时,慈禧宣布:大婚照常进行,绝不更改。

此时离大婚期限只有四十天时间,而光清理太和门瓦砾至少就要半个月以上,慈禧急中生智,一边所有人宫中所有人出动清理瓦砾、清扫地面,一边下令召集全北京城的棚匠和扎纸工人,火速赶制一座彩棚太和门,务必要在大婚之前(光绪十五年正月二十七号)完成。

以纸扎太和门取代被烧毁的太和门,慈禧不愧有两把刷子,在这样紧急的关头居然能想出纸扎太和门的办法来完成大婚仪式,不但保全了朝廷的面子,还表明自己归政的决心,给自己赢得了不少的好口碑。在此,我们也需要赞叹一下前辈们的纸扎技术,这座纸扎太和门在工匠们夜以继日的赶工下,果真在光绪大婚前完成,而且足以以***乱真。

翁同龢墓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先祖从龙入关、世居京师的满族学者瓜尔佳氏.震钧,在他那记述着北京历史遗闻趣事的《天咫偶闻》中就写到了这座“纸扎太和门:“虽久执事内廷者,不能辩真伪,且高逾十丈,栗冽之风,不能动摇,技至此神也”。目前收藏于故宫博物院的《光绪大婚图》,里面那座美轮美奂的太和门就是纸扎门,而我们现在去故宫看到的砖砌太和门,其实是在光绪大婚后第二年才重建好的。

光绪十四年十二月十五夜里,那天的北京城天寒地冻,狂风呼啸。太和门值班不力,油灯引燃了贞度门的门柱,在大风的作用下,火势蔓延,殃及了太和门和临近的昭德门,三门俱毁。

但四十二天之后,也就是光绪十五年正月二十七,正是光绪帝大婚之日,并以昭告天下,按祖制,皇帝大婚时,皇后必须经太和门入宫。而此时太和门重建已经是不可能,而改期有损***颜面更不可能。慈禧太后这时发布懿旨:找来全北京城的棚匠扎彩师傅,在光绪大婚前,搭成了一座以***乱真的太和门。

根据震钧《天咫偶闻》载:

……大婚,不及修建,乃以札彩为之。高卑广狭无少差。至榱桷之花纹,鸱吻之雕镂,瓦沟之广狭,无不克肖。虽久执事内廷者,不能辨其真伪。而且高逾十丈,栗冽之风,不少动摇,技至此神也!

但无论这座太和门怎样以***乱真,华丽以及,和当时的清王朝一样,外表光鲜亮丽,实则风雨飘摇。就像《庚子西狩丛谈》中记载了李鸿章说过的一段自嘲的话:

我办了一辈子的事,练兵也,海军也,都是纸糊的老虎,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?不过勉强涂饰,虚有其表,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。如一间破屋,由裱糊匠东补西贴,居然成是净室,虽明知为纸片糊裱,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。即有小小风雨,打成几个窟窿,随时补葺,亦可支吾应付。乃必欲爽手扯破,又未预备何种修葺材料,何种改造方式,自然真相破露,不可收拾,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?

现在的太和门,其实是二次重新建造的,那个时候由于急建时期。在一个月内怎么想办法也无法在建立好这个太和门,当时迎娶这个皇后的时候属于急赶,所以这个紫禁城里面就赶紧招了一群糊纸工做这个工作。

当时正是腊月阶段有点冷,这些裱糊的工匠们基本上是没日没夜的用纸糊混对胶水、在彩绸扎做除了这个彩棚的太和门。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光绪皇帝的婚图中的这个太和门,这哥就是个彩扎的和纸糊的一种工艺罢了。因为太逼真,所以基本上是看不出来的。

而且这个太和门其实是这个紫禁城里面最大的一道宫门,而且也是外朝到宫殿之间的一道正门。在这里的话,以前在这个地方不仅举行过顺治皇的婚礼还主持过他的登基仪式的。

我们其实都知道,这个光绪皇的这个皇后其实长得并不好,而且岁数还不小了。光绪皇帝娶她,其实都是因为这个皇后是慈禧的小侄女。而光绪的这个皇帝并不是太喜欢这个皇后,所以在朝廷筹备这个婚礼的事情光绪本人基本上不会问。所以这个皇后在嫁入紫禁城的时候,她的婚姻悲剧其实就开始了。

清朝皇结婚典礼,皇后本人一定是要乘着这个轿子然后从这个太和门一直通过的。很巧的是这个隆裕皇后在马上过门的前一个月,太和门就被火烧了。眼看着皇帝马上就要大婚了,太和门烧了真的是太晦气了。对于还没过门的这个隆裕皇后来说,肯定是非常的可气吧。

在增加的婚前遇到了这种事情,而且在当天婚礼上自己走的也是纸糊的太和门。隆裕皇后,她的婚姻从一开始就遇到了这种事情。结了婚以后皇上并不喜欢她,自己干瞪眼看着皇上和别人好、就算自己姑母是慈禧太后又怎么样,不喜欢怎么也不喜欢吧。

直到后来,清朝灭亡以后,隆裕皇后最后也死了。葬在了这个清西陵,与光绪皇帝放在了同一个穴内。但她死后也没有安宁,盗墓贼非常照顾他们,这个隆裕皇后的陪葬品全被盗墓贼洗劫,所以我感觉这个纸糊的太和门其实是个悲剧吧,不仅给皇上大婚带来了晦气,而且还给清朝的存亡带来了很大的危机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