黔中郡遗址
黔中首郡的来历?
思南县,隶属于贵州省铜仁市,位于贵州省东北部、乌江中下游,县境东邻印江县、南接石阡县、西连凤冈县、北靠德江县。
思南县境,春秋战国时期先属巴国后属楚国地,秦朝属黔中郡,汉朝属巴郡涪陵县辖地。东汉建安六年(201年),析涪陵县地置永宁县,治今思南县境内。三国蜀汉时,改为万宁县。北周宣政八年(578年),以万宁县地置费州,亦名涪川郡。隋朝开皇五年(585年),废费州,于费州地置涪川县(今思南县)。
唐朝贞观四年(630年),分思州的涪川、扶阳2县置费州;天宝元年(742年),改费州为涪川郡;乾元元年(758年),复名费州,州治涪川县(今思南县)。
北宋时,县境属思州辖境,北宋末年州废。南宋绍兴二年(1131),复置思州和务川、邛水、安夷3县,为羁縻州,县境属务川县辖地。
元至元十五年(1277年),置思州新军万户府,旋改为思州新军民安抚司,治务川,后徙都坪清江城(今岑巩县境内),于是称清江城为思州,而称故思州为思南;至元二十九年(1292年),改思州安抚司为军民宣抚司;至正二十二年(1362年),改为思南宣慰司,思州分为二,思南行政区划之名,以此为始。
明朝洪武六年(1373年),升思南宣慰司为思南道宣慰使司;洪武二十二年(1389年),思南道宣慰使司移治水德江(今思南县),至此思南道宣慰使司治于此;永乐十一年(1413年),废思州、思南宣慰司,置思南等4府。清朝时,仍为思南府,府治思南城。
民国三年(1914年),思南府改为思南县。
建国后,思南县先后隶属于铜仁专区、铜仁地区;2011年11月,隶属于铜仁市至今。
思南县面积2230.5平方公里,辖17个镇、3个街道办事处、8个民族乡,有汉、土家、苗、蒙古等18个民族,总人口约70万人。
思南县历史悠久,汉置永宁县,元设宣慰司,明清为思南府,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,有“先有思南后有贵州”之说。思南县因得乌江航运之便,自古商贾云集、经贸繁荣,属贵州开发最早的县份之一,是乌江中下游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,素有“黔中首郡·乌江明珠”之美誉。
黔是哪里的简称?
贵州省。
贵州,简称“黔”或“贵”,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,省会贵阳市。北接四川省和重庆市,东毗湖南省、南邻广西壮族自治区、西连云南省。境内地势西高东低,自中部向北、东、南三面倾斜,素有“八山一水一分田”之说,属亚热带季风气候
黔”是贵州省的简称。
1、贵州省,简称“黔”或“贵”,地处中国西南腹地,与重庆、四川、湖南、云南、广西接壤,是西南交通枢纽。
2、贵州省以境内部分地区历史上的行政辖地名称为以省、区名称的第一个字为简称的有贵州,以贵山得名。唐为黔中道;宋属夔州路;元属湖广行省;明置贵州土司,是为贵州得名的开始,后置贵州布政使司;清改贵州省,省名至今未变。
“黔”是贵州的简称。
“黔”作为地名,历史很悠久。
司马迁在《史记》中,记载了秦孝公时期,“楚自汉中有巴、黔中。”
说明早在先秦时期,就有以“黔”作为地名的地方。
秦始皇统一六国后,也设置了同名的黔中郡,管辖范围包括今天的贵州江口、铜仁及印江以东地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