厦门牛庄

12 0 2024-05-17
天津条约设置了哪些部门?《天津条约》是清咸丰八年(1858年)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国、法国、俄国、美国强迫清政府在天津分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。接下来分享《天津条约》的内容及背景。一、《中俄天津条约》1、俄国得在上海、宁波、福州、厦门、广州、台湾(台南)、琼州等七处口岸通商,若他国再有在沿海增开口岸,准俄国一律照办……

天津条约设置了哪些部门?

《天津条约》是清咸丰八年(1858年)第二次***战争中英国、法国、俄国、美国强迫清***在天津分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。接下来分享《天津条约》的内容及背景。

一、《中俄天津条约》

1、俄国得在上海、宁波、福州、厦门、广州、台湾(台南)、琼州等七处口岸通商,若他国再有在沿海增开口岸,准俄国一律照办。

厦门牛庄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2、俄国得在中国各通商口岸设立领事官,并派兵船在这些口岸停泊。

3、俄国东正教教士得入内地自由传教。

4、中俄两国派员查勘“从前未经定明边界”。

厦门牛庄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我国签订的屈辱条约主要内容?

南京条约,马关条约,辛丑条约是中国历史三大耻辱条约。南京条约为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,为此产生重大历史影响。

马关条约让各帝国主义国家获得了相当多的特权,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。辛丑条约被认为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。 它进一步加强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全面控制和掠夺, 标志着清朝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

中国近代曾经被迫签订了一系列的屈辱条约,这些条约对中国的领土完整、***独立和国家利益产生了严重的损害。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的屈辱条约和其内容:

厦门牛庄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1. 南京条约(1842年):结束了第一次***战争,中国割让香港,开放五个通商口岸,支付巨额赔款,并割让澳门给葡萄牙。

2. 天津条约(1856年):结束了第二次***战争,确定了多国驻华领事特权,增加了对中国的不平等要求。

3. 北京条约(1860年):结束了第二次***战争的补充条约,割让中国东北一大片领土给俄罗斯,割让台湾给日本。

4. 辛丑条约(1895年):因中日甲午战争失败,割让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,支付巨额赔款。

5. 上海临时条约(1901年):结束了义和团运动,规定了赔款金额,并给予了外国军事占领权。

6. 辛丑和议(1901年):结局八国联军侵华,对中国的军事、财政、外交和司法进行严重限制,增设了外国驻军。

7. 达式议定书(1911年):结束了清朝***与外国签订的长期租借土地协议,废除了外国租借地。

这些条约的共同点是,对中国***和领土完整构成了极大威胁和抵触,削弱了中国的独立性和自***,造成了严重的国家屈辱和损失。这些条约也成为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众多悲痛***的象征。

清末总理衙门和外务部有什么区别?

清***设立“外务部”的直接原因是“应列强要求”,1901年7月(清光绪辛丑六月),清***在庚子国难及签订《辛丑条约》后,在帝国主义的要求下,撤销“总理衙门”,设立“外务部”。这项要求被联军列入了《辛丑和约大纲》第十二条:“改革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及外使觐见礼节”,后为清廷接受列入《辛丑条约》第十二款,另外西太后也希望籍此变政,抚平国内欲效西法的呼声。

总理衙门

至于“外务部”比“总理衙门”的增益之处,我们不妨先看一下“总理衙门”的架构和职能,再叙述前者与其不同之处。

总理衙门设立于1861年3月11日,其时第二次***战争结束不久,《北京条约》重申了外国代表驻京的权利,这就产生了“设立一个外交机构统筹办理对外事务”的需要,“洋务”不同于“藩务”,礼部已不能胜任。故此,清廷设立了“总理各国事务衙门”,外国使节将其视为中国的“外交部”,但其并非一个正式机构。它具有如下特点:

1. 它被设想为一个临时机构,由亲王负责,其属官均为***,另领军机大臣、大学士、诸部职务;2.它没有编制,没有固定级别,只负责执行,不参与决策(决策权归皇帝和军机处);3.分五股(俄、英、法、美、海防);4.同时开办现代化项目,如倡西学,办新学堂、工业等;4.在奕䜣失宠后,权力逐渐从总理衙门转移到北洋大臣(李鸿章)。其主要弊端是既被顽固派抨击崇洋***,且被西方人批评因循守旧;前期因人设事,后期因人废事,受奕䜣个人的政治前途影响很大(非正式机构)。总的来看,它只是一个军机处的下属机构,前期能有一定作为主要是因为其领班大臣奕䜣同时掌管着军机处,位高权重。

奕䜣

外务部与“总理衙门”最大的不同在于,前者真正成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正式的外交机构,而不同于“总理衙门”仅是个临时办事机构。它的地位也被确立,享有很高的品秩,“班列六部之前”。但是值得注意的是,尽管这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把“外交”事务看做一个重要事务设正式机构独立办理(这是较“总理衙门”进步之处),但这个改变的主要原因是为履行条约义务,清廷内部并未发生太大的转变,诚如萧一山先生所言“其实乃慈禧愧对国人之一种遮羞举措耳”。